入職了,神的呼召清晰嗎?(下)

作者:劉欣安醫生
界別:醫療界
發布:2018-09-02
f8cf26346a3714a1de76c9c2f7b43358

2003 年 1 月,我開始第三個實習輪換,重回母校威爾斯醫院的心胸外科。那些日子是香港沙士(SARS)疫症爆發的前夕,醫院的工作人員如常工作。實習醫生如常進出加護病房幫病人抽血。不尋常的是,有一個心臟手術後的病人,患上嚴重肺炎持續高燒,需要住在隔離傳染的加護病房。不久,我聽到為這病人施手術的外科教授也患上嚴重肺炎。我有一位在內科病房實習的同學,持續發燒躺在宿舍中。之後,8A 病房爆發急性肺炎,迅速感染訪客和醫護人員,因而病房需要即時被封鎖。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即非典形肺炎疫潮,正式揭幕。


三月中,醫院宿舍住滿了醫生護士,我們都不敢回家。即使返教會,我都戴著口罩,自我隔離坐在講道大堂後的玻璃房。我想起聖經中的痲瘋病人,向四周的人呼喊「不潔淨了」。這樣,我像是免疫的,僥倖地在這疫區醫院渡過了外科實習。


沙士期間,醫院的預約手術和非急症門診一律停止。這突發安排,巧妙地使我無法換走、不存好感的婦產科實習工作,變得清閒。適逢見工面試的季節,我在宿舍寫求職信之餘,閲讀了一本不知從哪裏得來的《戴德生傳》。戴德生為了去中國傳道,花上讀醫學習外科的裝備時間。神啊,我感興趣的骨科工作可以是事奉你的職業嗎?我為日後能進入貧困地區帶職宣教,搜索到人道救援的人手需求,乃是外科、骨科和麻醉科醫生,我就向這些專科叩門。那個年頭是醫管局經營公共醫院的早期。金融海嘯加上沙士,香港經濟前景悲觀,政府收緊醫療支出。醫管局推出「肥雞餐」鼓勵提早退休,削減聘請醫生,大幅降低入職薪酬,更遑論加開專科培訓職位。那些世情我全沒留意,只知道面試後回音了了。


有一天,我接到骨科聘請的電話通知,被取錄在等候名單之中,排列在一位港大畢業生之後,心中酸溜溜的。我禱告主若願意成全我的心志,求主在我入職骨科的申請上彰顯衪大能。到六月,我被正式聘為骨科培訓醫生。


幾年後發現,當年全港僅有四個骨科訓練職位,只有三位能夠七月入職,我是唯一入職母校醫院的畢業生。實習的年月有如閃電飛過,但神的手從未離開過。雖然神的呼召不是一目瞭然,但是堅心依靠衪的帶領,必定奇妙平安。不論是生老病死,或是甜酸苦辣,祂向我所懷是賜平安的意念,我得著指望(耶 29:11)。你看見神的感動配合人的恩賜,把衪呼召你的人生目標,一步步地顯明出來嗎?

 

倘若你不是基督徒,而在瀏覽本網站後,你希望更多認識基督教信仰,鼓勵你到附近的基督教教會聚會,願神賜福予你。
歡迎原文或原條短片/錄音轉載,有關使用須知請參閱本網站的使用條款。文章、短片/錄音及資料等均有版權,為免日後出現版權問題,未經版權擁有人同意前,請勿另行出版及易名投稿於任何媒體。謝謝!

請稍候
作者簡介
劉欣安醫生

劉欣安醫生
Contact: mpm@hkcmi.edu

劉欣安醫生在中學時代學校團契信主,其後加入屯門平安福音堂聚會。大學其間參與學園傳道會的福音佈道事工,和醫學院基督徒團契服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加入威爾斯親王醫院創傷及矯型外科(骨科)部門,接受專科培訓。受訓早年曾參與國際專業服務(MSI) 的國內醫療義診及手術。專科畢業後擔任威爾斯醫院駐院專科醫生。前任職將軍澳醫院創傷及矯型外科部門副顧問醫生,兼任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助理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榮譽助理教授。

劉欣安醫生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