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年02月01日
四十年教研生涯回顧 (4) – 體驗關愛+ 查看更多
四十年教研生涯回顧 (4) – 體驗關愛
+ 查看更多
作者:陳永康教授
界別:科研界
發布:2018-12-21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五:7
自九十年代開始,我就樂意承擔<浸會大學>化學系內跟進本科生的學習問題的行政(愛心)工作。有一次在大考期中,我收到教務處通知有一位學生沒有出席一主修科的考試,又沒有遞交申請表以具體理由要求補考,按大學條例她這科目是要不及格,加上她是畢業班的同學,這可能影響到她不能如期畢業,這是極嚴重的事情,所以我趕緊吩咐系裡的秘書聯絡她來見我。
與她見面時她面帶愁容分享說:因應考該科目的前一晚上,家庭有大的糾紛,他父親拿著菜刀要傷害她母親,她作為大女兒在母親極不願意的情況下仍決定要報警,之後又要到警察局落口供,故翌日早上無法安靜回校參加考試。因我不是專業的輔導員,不便詢問當中之細節也無法即時為她紓解心中的鬰結,我連忙為她寫下一份備忘錄叫她立刻以此去補辦申請補考的事宜。雖然她不是基督徒,我仍然問她可否與我一起為她家庭的困難祈禱,她眼有淚光並且垂下頭來接受我這愛心的關懷,後來我知道她補考及格並且順利畢業,然而以後我們再沒有見面了。
大學對考試成績欠佳的學生是有明文處理的規例,若在一次考試的成績平均分在1.70(滿分是4)以下,學生便需要見系主任找出成績差勁的原因,並且要設計一份可以改進成績的修課計劃,以便有問題的學生在下一學期成績可以達到雙方覺得合理的指標,好像要GPA達至2.1以上。如果下一學期不能達此指標,學生便要接受退學的處分。當這類接到退學通知的同學是有權利進行上訴,但要先得到系內老師的支持。我是比較害怕處理這些個案,因為處理不善,若學生缺乏改進學習的動力,就是幫助問題學生上訴成功多留一學期,最後若不改善可能也要以退學收場。有一次要處理一位被勒令退學的同學,他帶著羞愧的心情來找我,說他是半職業的足球員,要經常出賽賺錢交學費和支持自己的生活費,他承認自己警覺性不高沒有分配更多的時間去讀書。我欣賞他坦誠淳厚的性格,給他寫了一份支持他上訴的備忘錄,因此他可以留下完成學位課程。
事隔五、六年之後在我退休前幾年,每年五月中當學期結束的時候,他與另一位讀書成績僅僅及格的同學會相約我吃午飯,回報我對他們在大學讀書時的關懷與支持;我從他口中知道這位身材健碩的同學,畢業後加入消防隊工作,稍後又在城市大學完成了一管理學的碩士課程,並且已經升遷為消防隊長,有不錯的事業發展,作為老師的我能夠在他成長的道路上扮演了打氣的角色,是我引以為快的服侍。
倘若你不是基督徒,而在瀏覽本網站後,你希望更多認識基督教信仰,鼓勵你到附近的基督教教會聚會,願神賜福予你。
歡迎原文或原條短片/錄音轉載,有關使用須知請參閱本網站的使用條款。文章、短片/錄音及資料等均有版權,為免日後出現版權問題,未經版權擁有人同意前,請勿另行出版及易名投稿於任何媒體。謝謝!
作者簡介
+ 查看更多
陳永康教授1952年出生於香港,197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化學系,並取得甲等榮譽理學士學位。1976年他負笈至加拿大亞爾伯達大學研究院,師事劉行讓教授從事天然物合成的研究,於1979年取得有機化學的博士學位。其後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參與有關維生素B12全合成的博士後研究一年。1980年10月回港,並於81年9月加入香港浸會學院(浸會大學的前身)為講師,其後晉升為高級講師,副教授和教授的職位。並於1998至2007年擔任化學系系主任的工作,他在浸會大學的教研工作直至2016年為止,退休時獲大學頒授<榮休教授>職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