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教研生涯回顧 (1) - 誠信何價

作者:陳永康教授
界別:科研界
發布:2018-10-18
teaching_1095957899
1975年六月份是值得我懷念的歲月,我剛從中文大學畢業,在同班四十多位化學系的畢業生中,我考取了第一名。本來我在大學四年級時已有申請北美一些大學的研究所,但得不到任何一間大學研究院的取錄!當時香港大學理科學生的出路並不多,看報章見到位於灣仔的私立「樹仁中學」招聘老師,我去信應徵,很快就得面見並且獲得聘用,每月薪金為1,750元,負責教授全校由中三至中六的化學科,對於一個全無教學經驗的青年人,要教授會考班和中六的大學預科班是一項挑戰,學校又委派我擔任全校最優秀中四小班的班主任。

與中學簽約後兩天,我接到大學化學系系主任張雄謀教授辦公室秘書的通知,邀請我回校擔任實驗助教,是兩年的合約,崗位是預留給成績優異而且預備出國深造的畢業生,我當年考第一並且學習態度得到多位老師的欣賞,順理成章成為被邀請的對象,而且月薪有1,900元,比「樹仁中學」每月多了一百五十元的工資,而且可以避免花上長的時間去預備不同班級的教材。

那時我尚未信主,覺得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個人的誠信和母校的聲譽,比職位的工作量和報酬的考慮來得重要,我無法作出毀約並回中大當助教的決定,欣然於當年九月投入忙碌而富挑戰性的老師工作。

因為樹仁是一所私立中學,學生的質素平凡但頗受教,特別我擔任班主任的4B班,是一群好學和尊敬老師的同學。在我上任之前,該校的主任已替我大肆宣傳說學校重金禮聘中大高材生來校當他們的班主任,他們帶著期待的心接受我的到任;學校每天在上課前要求班主任用十五分鐘對同學作出一些德育的培訓,其實按年齡來說我只是比他們大不過是七、八年,當我在事隔四十多年的今天回想那時的場景,我看到一雙雙閃亮的眼睛凝望我對他們的鼓勵和分享,他們用寧靜和努力學習的態度去回應我並不老練的教授方法。考試來到時我是極度忙碌,要出四個不同級別的試題,特別是會考班和中六預科的卷子,要用上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此外為要使學生在<公開試>有較理想的成績,我主動在放學後為中五和中六同學補課,我的專業態度深得主任的欣賞,一年以後我離職往加拿大深造。

「誠信」何價?一年教學的體會是:它讓我印證自己是有當老師的條件,也讓我成為一群少年人的role model。1984年我與太太在浸會大學禮拜堂結婚,我當班主任的同學們送我一份<賀禮>,裡面有每位同學祝福的字句,其中二十多位的同學更出席我的婚禮,那時他們大部份成為學業有成的年青人了!
倘若你不是基督徒,而在瀏覽本網站後,你希望更多認識基督教信仰,鼓勵你到附近的基督教教會聚會,願神賜福予你。
歡迎原文或原條短片/錄音轉載,有關使用須知請參閱本網站的使用條款。文章、短片/錄音及資料等均有版權,為免日後出現版權問題,未經版權擁有人同意前,請勿另行出版及易名投稿於任何媒體。謝謝!

請稍候
作者簡介
陳永康

陳永康教授
Contact: mpm@hkcmi.edu

陳永康教授1952年出生於香港,197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化學系,並取得甲等榮譽理學士學位。1976年他負笈至加拿大亞爾伯達大學研究院,師事劉行讓教授從事天然物合成的研究,於1979年取得有機化學的博士學位。其後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參與有關維生素B12全合成的博士後研究一年。1980年10月回港,並於81年9月加入香港浸會學院(浸會大學的前身)為講師,其後晉升為高級講師,副教授和教授的職位。並於1998至2007年擔任化學系系主任的工作,他在浸會大學的教研工作直至2016年為止,退休時獲大學頒授<榮休教授>職銜。

陳永康教授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