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界同化的試探

作者:冼日新牧師
/博士

但以理書1:1-7

發表:2018-09-11
工作反思:
但以理書是記載但以理與三個朋友(哈拿尼亞、米沙利及亞撒利雅)被擄到巴比倫,人生的命運似乎不在他們的掌握中,但他們卻在一個最惡劣、拜偶像及道德腐敗的外邦環境中,見證神國度最終的來臨。但以理是來自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貴冑,當時猶大國經歷被巴比倫圍困,後來他與其他以色列人被擄,再被帶進王宮事奉巴比倫王。這是發生在約雅敬王時代 (在主前 609-598 年作王),主前 605 年, 但以理及其他以色列人是在第一次被擄時被擄到巴比倫的。

事實上,猶大國的命運不斷下滑,主前 597 年,約雅斤王在位期間(他在主前 598-597 年作王,只有三個月王朝),以色列人面臨第二次的被擄, 先知以西結也在其中被擄到巴比倫。主前 586 年,就是到最後西底家王的年代 (他在主前 597-586 年作王),耶路撒冷最終被毀,猶大國最後經歷亡國的厄運。但以理與其他被擄的以色列人,肉身失去了自由,住在外邦地作寄居者及奴僕,等候先知耶利米所預言的:以色列人要在七十年滿之後才能回歸到神應許之地 (耶 29:4-7)。

但以理與他三個朋友是屬於當時被擄人中的精英份子,是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都俱備的,以致能侍立在王宮裡。他們也正面對被外邦世界同化的試探,包括:

(1) 效忠對象的同化
他們被安排在王宮事奉,現今服事的對象是敬拜偶像的巴比倫王,要放棄服事從前在應許之地的耶和華神,換取回來的賞賜是他們能成為國家及社會的精英,前途要比其他生活窮乏的以色列人一定優勝很多。同樣,信徒今天在工作場景所面對的試探,就是要在崗位上服事地上的上司,是否仍能效忠神的同時,又換來美好的前途?

(2) 世界觀的同化
但以理與三友在王宮中,他們首先是被教授迦勒底的文字言語。當然若要在外邦地、王宮中生存,需要學習巴比倫的文字言語,包含:巴比倫的文學、歷史、文化和宗教,以及各樣的知識等。文字言語代表一個民族的世界及價值觀,也與他們所接受的宗教信仰和敬拜的神靈不可分割的。相信但以理因著他在王宮作王的哲士,同樣需要學習巴比倫人的知識,包括:如何解夢、解釋異象和學習占星學等。縱然但以理不會像其他巴比倫的術士一樣,行使這些異教之法術去求問神靈,但他同樣需要有這方面的認識,從而透過他的信仰學習分辨「神的靈」,不將他的信仰與其他宗教混合 (religious syncretism)的同時,又能忠心完成工作上的任務。今天信徒在世俗的社會,被安放在不同的崗位上,同樣需要學習世界的學問:市場學、金融經濟學、心理學、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等,而這些學科當中也必定參雜與基督教不少相違背的世界觀及信念。信徒今天不是要選擇遠離世界或離開人群?而是求神幫助我們能像但以理一樣,繼續站立得穩,懂得分辨世上的知識是否與神的真理乎合,同時忠心及有能力地完成工作上的職務。

(3) 生活方式的同化
「王又派定將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飲的酒、每日賜他們一分、養他們三年,滿了三年、好叫他們在王面前侍立」。但以理與他的三友,在三年期間被安排享用王所用的膳及所飲的酒,是被安排過一個與常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卻是很多人所夢寐以求的人生。不過,這也是代表巴比倫王已潛移默化地成為他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生活的供應者。信徒今天住在世界中,也需要賺錢養家,如:供樓、兒女受教育,以及退休養老等,是否仍能住在世界中卻有另類的生活方式,繼續相信神是最終的供應者呢?

(4) 身份的同化
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及亞撒利雅受太監長監管,他們也被改換名字,但以理稱為伯提沙撒、哈拿尼雅為沙得拉、米沙利為米煞,以及稱亞撒利雅為亞伯尼歌。事實上,猶太人的名字是代表作為希伯來人的身份,是表明他們有著敬拜耶和華獨一的神之信仰。「但以理」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審判者; 「哈拿尼雅」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恩慈的; 「米沙利」 是誰是像神;「亞撒利雅」是耶和華是幫助者。但現時他們更改了的名字都與巴比倫所拜的神靈有關,即:「伯提沙撒」 -神靈貝勒 (Bel) 的妻子,作為王的保護;「沙得拉」 -畏懼月神阿谷 (Aku) 的命令; 「米煞」 -誰人像 Aku 神靈; 「亞伯尼哥」 - 作閃耀的神靈尼波 (Nebo) 的僕人。

信徒今天在世俗的職場工作,每天面對不同的試探,甚至有時被迫要隱藏屬神的身份,像但以理及他的三友一樣,我們又是否仍能保持對神的忠心,像他們時刻沒有忘記自己是屬神子民的身份一樣,繼續在心裏保留原本的名字 -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 (1:6, 11)?
倘若你不是基督徒,而在瀏覽本網站後,你希望更多認識基督教信仰,鼓勵你到附近的基督教教會聚會,願神賜福予你。
歡迎原文或原條短片/錄音轉載,有關使用須知請參閱本網站的使用條款。文章、短片/錄音及資料等均有版權,為免日後出現版權問題,未經版權擁有人同意前,請勿另行出版及易名投稿於任何媒體。謝謝!

請稍候
作者簡介
DRSIN-150x150

冼日新牧師/博士
Contact: mpm@hkcmi.edu

冼日新牧師於香港大學取得工程學理學士、及工程學碩士。畢業後曾於香港理工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前身) 作講師,其後蒙神呼召作全職的牧養事奉,分別在香港大埔平安福音堂作主任牧者、及在南溫哥華基督教頌恩堂作主任牧師多年。冼牧師亦分別在加拿大維真神學院 (Regent College) 完成文學碩士、及在西三一大學 (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 完成教牧學博士課程,專注研究教會在屬靈領袖的培育。

《但以理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