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信息粵語錄音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工作的中心 - 奉獻及敬拜生活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經文:以斯拉記 3:1-13》發表:2018-10-17

工作反思:

以色列人經過漫長及艱苦的旅程後,終於回到耶路撒冷,由所羅巴伯、耶書亞、並祭司和利未人的帶領下,在舊有聖殿的原址,開始重建聖殿的工作。以色列的七月份 (Tishri),(西曆約是九月),是以色列贖罪日的月份 (利 23:26-32),跟著是慶祝出埃及的日子的住棚節 (利 23:33-43)。他們於回歸的第一年就在當時原有的基址上築壇。他們要為神工作,但又懼怕鄰國的民,包括住在猶大地的外邦人,或是已經與外邦人通婚的猶太人。

像他們的祖先從前進入迦南地的時候一樣 (民 14:1-3),他們活在一個完全陌生及被敵視的環境中,因此,他們第一件要作的事就是要重新築壇,獻上早晚的燔祭。事實上,當年摩西吩咐以色列人過約旦河入迦南應許之地的時候,第一件要作的事都是為耶和華築一座石壇 (約在主前 537 年),並且獻上燔祭 (申 27:1-8)、守住棚節,記念神從前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現今神也再次帶領他們回歸耶路撒冷。今天信徒在工作場所同樣會面對敵視基督教的文化,或對我們價值觀的挑戰。他們心中有否恐懼? 首要的是,他們需要先獻上自己成為活祭,像以色列人獻上燔祭一樣,無論工作環境多麼惡劣,信徒都會有能力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羅 12:1-2)。之後,以色列人開始為神重建聖殿,一個敬拜神的地方,又是神的子民生活的中心。 他們將銀子給石匠和木匠,又把糧食、酒、油給西頓人和推羅人,使他們將香柏樹從利巴嫩以海運運往約帕。在回歸後的第二年(主前 536 年),以色列人就動工建造。當立定殿的根基時,那些見過舊殿的老年人就大聲哭號,亦聽到許多人大聲歡呼。

以色列人回歸首要的工作是重建祭壇及聖殿,縱然生活在一個充滿敵視的環境中,心裏亦常有恐懼,但他們仍以奉獻及敬拜為生活的最重要的。今天新約信徒也是在一個多元、非基督教文化的社會工作,若要為神作見證,同樣會面對極大的挑戰或會被人攻擊,若信徒能以奉獻及敬拜為最重要的,他們必定有能力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以斯拉記》信息粵語錄音
《以斯拉記》信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