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信息粵語錄音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同心行動、跨過逆境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經文:尼希米記 3:1-32;4:1-23》發表:2019-1-3

工作反思:

主前 586 年,猶大被巴比倫所毀滅,跟著主前 536 年,波斯王古列下旨容讓猶太人可以回歸故土,在所羅巴伯及耶書亞的帶領下重建聖殿。二十年後,即主前 516 年聖殿得以完成建造,這個時候被稱為第二聖殿時期 (The Second Temple Period)。尼希米亦在主前 444-420 年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城牆。他為著神子民的苦況呼求神,禱告中更深體會神的心意,他將從神而來的異象,就是為耶路撒冷重建城牆,化成個人的行動。他經歷神的施恩,得著王的允許及幫助,得著所需要的建築材料,平安回到耶路撒冷。

尼希米透過親身視察城牆破損的情況,然後將異象化成具體的計劃,藉著分享他所看見的需要,並他所經歷神的引導,藉以激動以色列群眾起來參與重建的工程。結果,全以色列的會眾都願意分擔重建城牆的工作。參與的群眾有:大祭司、祭司、耶利哥人、利未人、提哥亞人、基遍人、尼提寧人、銀匠、商人、管理的及作香的等。當中有作僕人的,有平民百姓,亦有不同行業的人,甚至是有尊貴的,有作領袖的都一同參與建造及修理工作。工作是由不同單位(個人或家族),也按照他們當時居住的地點,而編配擔任重建城牆的不同部份。重建的工程由靠近聖殿的羊門開始,羊門是獻祭的羊經過的地方,可能因此得名。工程是按著逆時針的方向進行,因此,最後也是由羊門結束所有工程。值得留意的是,中間也有些人像提哥亞貴冑一樣,不願意承擔建造的工作。不過,雖然沒有超自然的經歷,但是神蹟卻是發生了,以色列民經歷同心作工,結果五十二天就能完成城牆重建的工作。

神將信徒放在職場或教會不同的服事崗位,為要完成祂的工作,所需要的不只是個人對神的熱心及行動,還需要有推動的人,激勵同工同心的參與,發揮群眾及團隊合作的效用,帶出更大工作的果效。 尼希米及以色列民回應神的呼召,一同起來分工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畢竟,神的工作必然會遇到仇敵的攻擊。參巴拉 (撒瑪利亞人) 一聽到以色列人修造城牆,就大大發怒,嗤笑猶大人 :「要從土堆裡拿出火燒的石頭再立牆麼」; 亞捫人多比雅也起來藐視譏笑他們 :「他們所修造的石牆,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參巴拉、多比雅、亞拉伯人、亞捫人和亞實突人就都同謀要來攻擊耶路撒冷,使城內擾亂; 甚至因著敵人的恐嚇,那靠近敵人居住的猶大人,十次從各處來見建造城牆的家人,要求他們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換句話說,以色列人當時是面對從東、南及西三方面仇敵的圍攻。尼希米縱然有王的旨意去興建城牆,但耶路撒冷距離書珊城有 1,100 多哩,每天若行走 20 哩路,也需要 55 天才能將消息傳達王的耳中,因此,仇敵公然的攔阻,真的帶給以色列人極大的威脅。

尼希米是一個有實質行動的信徒,同樣是全然倚靠神的保護,及求神垂聽他的禱告。他求神施行審判,因敵人正在難阻神的工作,惹動神的怒氣。事實上,尼希米具備克服困難的能力,當時城牆已建造了一半,他鼓勵百姓要繼續專心作工,不可停止重建城牆的行動,他說:「不要怕他們、當記念主是大而可畏的。你們要為弟兄、兒女、妻子、家產爭戰」,這樣,百姓就堅持留守建造城牆的崗位。另一方面,尼希米也作出了另外特別的部署,包括:他安排他的僕人一半作工,一半拿槍、拿盾牌、拿弓、穿鎧甲,而官長卻站在猶大眾人的後邊; 修造城牆的以色列人、扛擡材料的,都是一手作工,一手拿兵器;由於進行工程的地方很大,彼此相離也很遠,尼希米一方面讓修造的人腰間佩刀,另一方面安排吹角的人在他旁邊; 若大家聽見角聲,就聚集到他那裡,一起對抗敵人; 還有,以色列人的僕人都被要求在耶路撒冷住宿,讓他們在夜間受到保護; 最後尼希米、他的僕人和跟從他的護兵常常都保持高度警戒的狀態,不脫衣服,而且出去打水時也帶著兵器。

尼希米所展現的,是一個全心信靠神,卻又腳踏實地的信徒領袖,面對困難的時候,不只不輕易退縮,更是多走一步,是信徒的好榜樣,也是一位優良的推動者。信徒要在職場或教會服事的場境中完成神的工作,除了需要存心信靠神的恩典之外,也需具有堅忍的魄力,迎難而上,才能忠心完成神所交託的工作。
《尼希米記 》信息粵語錄音
《尼希米記 》信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