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信息粵語錄音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職場世界 -不偏私待人?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經文:雅各書 2:1-13》發表:2019-3-11

工作反思:

現今大多數職場世界的生態,都是以達到利益的目的為優先,例如選擇與有權勢、富裕、地位,或能幫助自己的人,建立工作夥伴的關係,以致能對機構的發展、或個人的前途,帶來實際的益處。雅各指出真實的信心或虔誠所帶來的行動,是幫助有真正需要的人,如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同樣在教會及日常生活中,不要對人有偏私或「不可按著外貌待人」(do not show favouritism)。

雅各甚至指出在教會的日常聚會中,都會有重富輕貧的例子,就是「若有一個人帶著金戒指、穿著華美衣服、進你們的會堂去.又有一個窮人、穿著骯髒衣服也進去.你們就重看那穿華美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裡、或坐在我腳凳下邊」-這是說教會不自覺地用了世界的價值觀,選擇用人的外表來判斷人的價值、及應得到的待遇。雅各嚴厲地責備這種偏私、及按外貌待人的行為,是犯了用惡意斷定人的罪,同時也是犯了全律法的罪,因為沒有遵守『要愛人如己』的誡命 -是律法中最大的誡命 (利 19:18),亦是神至尊律法 (royal law) 的總綱,將神最重要的屬性反映出來。

信徒在日常的生活或工作上,若是只看重富足的人,而輕看貧窮的人,是等同犯了「愛鄰舍如同自己」的誡命 (路 10:27) -代表不以貧窮人作為自己的鄰舍,及不能看待他們如同對待自己一樣,或許是因著貧窮人,不能回報個人有甚麼物質的好處,而在表面上又看重富足的人,也是因著他們有能力對自己作出回報。雅各指出犯了「偏心待人」的罪,只在一條律法上跌倒,就是等同犯了眾條律法,因為神的律法是一個整體的律法, 像玻璃品的藝術傑作一樣,是不可將它分割的,只有其中一處地方受破碎,整個作品就等同被破壞了。所以,雅各警告信徒不可「按外貌待人」,因在神的眼中,是等同犯了「姦淫」或「殺人」等嚴重的罪,因為犯一條罪,都是等同犯了全律法的罪。

雅各特別指出在主後第一世紀,當時社會出現貧富非常懸殊及兩極化的局面,富足的人對貧窮人作出很大的壓詐、及甚至用法律的制度侵吞窮人僅有的財富,像舊約先知責備當時社會的不公義一樣 (摩 4:1; 哈 1:4; 瑪 3:5)。所以雅各指出,這是一件極之諷刺的事,是人縱然不遵守神的律法,用外貌判斷、偏待、及羞辱貧窮人,然而神卻是不偏待他們,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讓他們在信上富足,在貧乏中,仍全心信靠神的供應及恩典,結果貧窮人反而承受神所應許的國度 (太 5:3; 路 6:20)。而信徒竟然用外貌判斷而看重富足的人,但這些富足的人反而是欺壓他們、拉他們到公堂、及褻瀆神的名之人。信徒現今身處的職場世界,都是傾向「重富輕貧」、及「按外貌待人」,人很多時會按人的外貌、學歷、職業、地位、恩賜、家底、或背景,來決定相方的關係、及給予對方的看待。

不同的社會文化及制度,亦會隱藏著不同的因素,例如:不同的種族、少數族裔的緣故、男女性別的不同、不同的背景、或政治取向等,而帶來歧視、不公平的待遇、晉升機會、或工作的福利等。神呼召在職場的信徒,要將真實的信心化成行動,不跟從世界的方式以外貌待人,也在被罪惡扭曲的職場環境及文化中,用信心的行動,去看待有真實需要、被人輕看、排擠、受著不公平對待、或是被歧視的人,從而盼望能夠對服事的機構、社會存在不公的制度及文化上作出改變。雅各不是否定,富足的信徒在神面前的地位,而是要強調,所有信徒無論是富足或貧窮,他們真實的信心,都是源於信靠父神的供應及賞賜。信徒或許因著行道而付上代價或損失,仍然需帶著信心行出神的道,作出憐憫人的行動,因為神是特別憐憫貧窮人的神 (瑪 6:8; 撒 7:9–10)。「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信徒憐憫人的行為,在神最終審判世界的時候,也必然會得著神的肯定及賞賜 (太 25:34–40)。

《雅各書》信息粵語錄音
《雅各書》信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