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與憐恤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經文:

馬太福音 5:7

發表:2019-06-14
聖經信息靈修文章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工作與憐恤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經文:馬太福音 5:7》發表:2019-6-14

工作反思:

當一個信徒存著虛心、溫柔、哀慟、飢渴慕義的時候,在職場上就更能成為一個憐恤別人的人。現今在職場、商業世界、各行各業中,同行業的人、及公司的同事,都很自然成為在工作上的競爭對手。憐恤別人在世界的價值觀中,自然是一件很吃虧及愚蠢的事情。

然而,耶穌宣稱憐恤人的門徒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已曾經歷過神無條件的憐憫,如何被神從罪中拯救出來、不再順從自我的情慾及人的野心、更可以獻上身體為神而活,現今在職場上自然更能多一點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憐恤人的需要及不足,為對方的設想作出決定

一個憐恤別人的人,是首先對自己生命的本相,有著透澈的認識,深深體會到個人需要神的憐憫,以致也能與其他有需要的人站在同一的處境 (solidarity),並且作出憐恤的行動、 而同時又能體察耶穌憐憫人的心腸。正如當一個長大痲瘋的人,走來跪在耶穌跟前,懇求耶穌的醫治及潔淨的時候,耶穌的心靈就被他的苦況觸動 -「耶穌動了慈心」,甚至「伸手摸他」,並對長大痲瘋的人宣告:「我肯、你潔淨了罷」(可 1:40-41)。

主憐恤別人的心,讓他不輕視一個被人排擠及厭棄的人,反而對他的苦況感到身同感受,用手觸摸他表達他的同理心(empathy) ,並且作出行動帶來醫治,要扭轉他的困境。主的門徒在憐恤人之先,也要先學會經歷個人內心的痛,包括可能:為人掛心、為兒女掛心、為親人掛心、為肢體掛心等,都會帶來「痛的感覺」,但當人自小習慣獨立、與其他人抽離,就不容易感到痛的感覺,很多時候都是慣性地,用理性回應別人的需要,而不是用心回應人。

主的門徒先要經歷內心的痛,很多時候是辛苦的、是人想逃避的,但不是可怕的,需要經過後,才能更深經驗天父對自己的憐恤,及祂的愛所帶來的醫治。門徒個人經歷過痛楚及主的醫治,才有一顆真誠憐恤別人的心,才能產生從心而發的愛,是源自天父對人的愛,像耶穌對人的苦況所生出的憐恤一樣。

門徒要進入別人的世界,學習聆聽人、感受人的心及痛苦、感受我們個人的心及痛苦、也同時感受耶穌的心及痛苦,才能完全經歷天父的憐恤及醫治。 主的門徒被差派到各行各業、各個不同的工作場所、承擔不同的工作崗位,不單需忠心完成工作上的任務,並同時帶著憐恤別人的心,願意積極地協助身邊的上司、同事、下屬,完成他們的工作,也對客戶、工作對象等,提供對他們最為有益處的服事。

信徒在職場上常存憐恤人的心,會較容易寬恕別人曾得罪自己的過犯,會效法主作僕人的心,看待其他人不是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或者是難阻達到個人野心或目標的障礙,而需要作出排斥、或成為事業上的假想敵。更加會多從公司或機構的整體或長遠利益著想,更重視團隊的精神及合作,盼望所有同事、員工、及服事對象,都同樣能得著最大的好處。

一個機構若擁有「憐恤人」的文化,更會避免員工的工作動機,是因著恐懼人或怕受懲罰而作,反而更會激發員工的士氣,願意承認錯誤及承擔責任,長遠上來說,是更能提高工作上的質素及團隊的士氣與關係。憐恤人的門徒是有福的,他們在職場上彰顯天國的特質,讓人從他們的生命及工作上,看見天國的主是一個憐恤人的神,他們的人生也必更蒙憐恤,被主更大使用。
《馬太福音》靈修文章
其他信息內容
倘若你不是基督徒,而在瀏覽本網站後,你希望更多認識基督教信仰,鼓勵你到附近的基督教教會聚會,願神賜福予你。
歡迎原文或原條短片/錄音轉載,有關使用須知請參閱本網站的使用條款。文章、短片/錄音及資料等均有版權,為免日後出現版權問題,未經版權擁有人同意前,請勿另行出版及易名投稿於任何媒體。謝謝!

請稍候
作者簡介
DRSIN-150x150

冼日新牧師/博士
Contact: mpm@hkcmi.edu

冼日新牧師於香港大學取得工程學理學士、及工程學碩士。畢業後曾於香港理工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前身) 作講師,其後蒙神呼召作全職的牧養事奉,分別在香港大埔平安福音堂作主任牧者、及在南溫哥華基督教頌恩堂作主任牧師多年。冼牧師亦分別在加拿大維真神學院 (Regent College) 完成文學碩士、及在西三一大學 (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 完成教牧學博士課程,專注研究教會在屬靈領袖的培育。

冼日新牧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