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鹽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經文:

馬太福音 5:13

發表:2019-06-20
聖經信息靈修文章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職場的鹽
作者:冼日新牧師/博士 《經文:馬太福音 5:13》發表:2019-6-20

工作反思:

主的門徒擁有一個屬天的身份,是天國的子民,所以生活及行事為人,是跟隨天國的價值觀,像耶穌所論到的八福一樣。但另一方面,門徒卻同時擁有屬地的身份,是作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所以主的門徒,是過著一個「出世」又「入世」的人生。門徒是不屬於世界,卻又是不離開世界。

主的門徒不能保持這份張力 (tension),就會落入偏差:
(一) 過著極端的「出世」生活,只關心屬天的身份,認為地上的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信徒仿忽像中世紀教會的僧侶 (monk) 一樣,過著隱居、克苦的生活 (ascetics),完全脫離世界。信徒可能熱心於教會的事奉、追求屬靈的事情、但卻忽略地上、家庭、工作、及社會上的責任。

(二) 過著極端的「入世」生活,只關心屬地的身份,將主的福音變成「社會福音」,以民主、自由、人權等,為人生終極追求目標,以致失去最核心的基督教元素。信仰變成沒有救恩、天堂、地獄、主的再來、及神對罪惡的審判;信仰變成宗教,沒有神;教會變成社團、組織、機構等。

主的門徒擁有「出世」的身份,是天國的子民,也同時擁有「入世」的身份,被主稱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鹽是帶著防止食物腐化 (preservative)、及作調味料 (seasoning) 的功能,所以門徒是世上的鹽,因為世界不認識神,縱然在知識、教育、科技上不斷進步,卻仍不能阻止世界會不斷敗壞、腐化,像肉類自然腐化的現象一樣。同樣地,鹽也是帶出調味,放在食物當中能將味道更加發揮出來,表示主的門徒像「八福」一樣,不單能減低罪的漫延,同時可以將人性美麗的特質,更多散發出來。

但主警告門徒說:「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鹽的功用是防腐,是因它裡面有鹹的特質。在耶穌的年代,鹽在死海曬乾,會變成白色粉狀,但當裡面鹹的特質被水溶解,表面上仍是呈白色,但事實上已經沒有鹹的味道。結果只好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代表門徒的人生已失去應有的價值。

主安排祂的門徒在世界不同的工作崗位,為要發揮鹽的角色,帶來防腐及調味的功能,阻止罪惡的漫延及散發人性光輝的香氣,用生命及所作的工吸引人羨慕作天國的子民。門徒在職場的生活,若失去了這個在地上的功能,就會失去應有的角色,不能被神使用,會像假的鹽一樣被丟在地上,反而被世界踐踏了。

耶穌當時是在加利利海邊講道,而加利利海之南邊是死海,正是製鹽的地方。當中住了一個猶太人的群體,是愛色尼派之隱士 (Essences),他們選擇住在山洞生活,遠離社群、認為世界已經是全然邪惡,卻形容自己是「光明之子」,主要的工作是將聖經抄寫,成為後來發現的「死海古卷」,對教會亦有不少的貢獻。但主呼召門徒不要成為愛色尼派之隱士,卻要成為「世上的鹽」,要住在人群中發揮他們的角色,像鹽在食物中溶解、雖是眼不能見,卻是正在發揮它防腐及調味的功能。

主今天同樣呼召祂的門徒,在世界不同的職場崗位為主作見證,不要逃避責任或放棄在職場上的影響力,反而要進到同事、上司、下屬、人群中間、作調和及防腐的功能,同樣需要努力完成工作上的任務、善用他們的機會,不斷改善機構的工作,以致能產生對社會更大的稗益。
《馬太福音》靈修文章
其他信息內容
倘若你不是基督徒,而在瀏覽本網站後,你希望更多認識基督教信仰,鼓勵你到附近的基督教教會聚會,願神賜福予你。
歡迎原文或原條短片/錄音轉載,有關使用須知請參閱本網站的使用條款。文章、短片/錄音及資料等均有版權,為免日後出現版權問題,未經版權擁有人同意前,請勿另行出版及易名投稿於任何媒體。謝謝!

請稍候
作者簡介
DRSIN-150x150

冼日新牧師/博士
Contact: mpm@hkcmi.edu

冼日新牧師於香港大學取得工程學理學士、及工程學碩士。畢業後曾於香港理工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前身) 作講師,其後蒙神呼召作全職的牧養事奉,分別在香港大埔平安福音堂作主任牧者、及在南溫哥華基督教頌恩堂作主任牧師多年。冼牧師亦分別在加拿大維真神學院 (Regent College) 完成文學碩士、及在西三一大學 (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 完成教牧學博士課程,專注研究教會在屬靈領袖的培育。

冼日新牧師信息